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
□记者 吕正龙 赵伟伟 孙欣 宋琦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365体育比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并强调科技创新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为“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大家纷纷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要打头阵、担重担,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锚定航向、接续奋斗,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强化源头供给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碳路先锋”。“全会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红表示,全市科技系统坚定不移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锚定建成科技强市目标,谋深谋透谋实“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围绕“5+2”战略性新兴产业、“3+X”未来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积极探索构建“成果转化员—技术经理人—CTO”三级技术转移人才网络,持续开展“十百千万”行动,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跑出产业创新加速度,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常州盐城工业园区累计培育三星级上云企业9家、四星级上云企业11家、五星级上云企业6家,省智能车间1家。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骏表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主动对标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坚决扛起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和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智造之核”使命担当,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园区已有科创载体,积极搭建新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深化与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等高校院所的务实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落地,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新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和管理服务提升。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作为风电认证的“国家队”,依托射阳叶片测试基地,从标准和测试技术等多方面积极创新,为风电叶片的检测和绿色回收提供统一规范和依据标准,推动叶片测试行业高质量发展。射阳叶片实验室负责人李富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方向,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持续开展风电叶片防御自然灾害的探索研究,大力推动国产风电叶片走向世界,为国内大叶片出海提供助力。
深化融合互促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本质是让科技创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以产业升级反哺科技创新,最终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增值”的价值跃升。
盐城工学院作为盐城环保高新区“双高协同”试点高校,“十四五”期间,累计孵化科技企业15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百余家,开票销售总额超5亿元,实现创新与产业有效衔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高校发展锚定了方向,我们深感责任在肩、使命重大。”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方海林表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双高协同”试点和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为抓手,牵头组建创新联盟,完善成果转化链条,推动高校专家与企业骨干双向嵌入,深化“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为盐城产业升级和区域创新贡献智慧力量,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成果在盐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才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建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崔敏表示,将紧扣全会精神,聚焦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加快重大“高、新”项目布局,机器人产业围绕“一期提质、二期开工”,低空经济产业围绕“龙头带动、载体支撑”,持续提高通用机场和“一基地四中心”运营质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关键技术;积极深化“双高协同”,加强与哈工大、苏大合作建设机器人与智能技术中心,与北航、南航等合作建设低空经济研发中心,全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劲动力。
10月28日上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上超级冷冻车”——LNG运输船“绿能星”轮从盐城港滨海港区顺利首航出境前往新加坡,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已累计接卸量突破800万吨。滨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滨海港经济区党工委书记孔辉表示,园区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新”破局树标杆,依托全国首套LNG冷能交换中心,带动智算中心、冻干食品、冷链物流、冷水养殖等新业态集聚,打造全国冷能经济新标杆;以“高”提质稳保供,探索“火电调峰+风电补能+储能备用”的复合保供模式,进一步巩固长三角综合能源保供基地地位;以“绿”转型促跃升,加快新型电网系统改造,构建“绿电供应—低碳生产—碳循环利用”生态闭环;以“强”筑基固支撑,补链强链提质,以千亿级产业实力为盐城北部隆起注入硬核支撑。
夯实人才根基
构筑创新驱动发展优势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位于盐南高新区的盐城市大数据产业园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推动数字产业集群集聚和能级提升,已汇聚链上企业600余家、各类人才1.54万人。产业园(数梦小镇)党工委书记、管理办主任徐莹璐表示,面向“十五五”,园区将更加坚定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聚焦“高精尖缺”提升引领力,紧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着力提升园区科创平台服务能级,构建“吸引—服务—成长—反哺”的人才闭环生态,优化“引用育留”激发新活力,持续提升青年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365体育比分:数据力量。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定位,全方位拼抢优秀青年人才,加大力度集聚产业领军人才,成功入选2025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沿海区位优势,加快谋划“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更大力度引进青年人才,聚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按照“一产业链一产业学院”“一县一离岸人才孵化基地”“一县一特色产业人才集群”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各类人才科创载体建设,持续完善人才安居、社交、就业、创业全周期配套服务,以家的温暖和情的浸润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为持续打造“一区一高地”汇聚更强人才动能。
“十四五”期间,盐城技师学院紧跟国家战略,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需求,共建产业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隐性课程,推进产教融合,借助竞赛舞台锻造技能精英,实现为国争光,叫响了全国职教盐城品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盐城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体松表示,学院将认真贯彻全会精神,进一步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扩大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科技攻关等,深度融入产业科技进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学生的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挖掘专业技能人才科技研发潜力,在服务科技创新上再求新突破、再作新贡献。
《盐阜大众报》2025.10.31 头版
a63252e3-077a-4f0e-b737-9ca6f0eb57cb.pdf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0
盐城工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希望大道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