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比分

图片
365体育比分 -> 首页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365体育比分:组织申报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

时间:2025-03-14点击数:

各学院,各部门、单位:

根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苏政办发〔2019〕88号)的规定,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已正式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时间为:2025年3月11日9时开通网络申报系统,3月31日17时关闭网络申报系统。

二、奖项额度和评选范围

(一)奖项额度

根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本届社科评奖获奖励成果总数750项,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20项,二等奖不超过300项,其余为三等奖。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和0.5万元。

(二)申报成果范围

1.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的学科分类,借鉴江苏历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践经验,本届评奖受理申报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含党的创新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思想政治教育);2.政治学;3.哲学;4.语言学;5.文学;6.艺术学;7.历史学;8.法学;9.社会学;10.新闻传播学;1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2.教育学(含心理学);13.体育学;14.经济学;15.管理学;16.决策咨询(含研究报告、咨询服务报告);17.普及成果。

申报人应根据成果内容,对照省社科奖申报平台的各申报评审组所含学科分类,自行选择申报评审组。如申报成果为交叉学科成果,可备注两个主要交叉学科,并选择主要学科申报。翻译类成果须申报至语言学组。

2.本届评奖申报成果应在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出版)或完成。

3.本届评奖包括以下成果形式:

(1)著作(含专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

(2)论文(含理论文章);

(3)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

(4)普及读物。

4.以下成果不在申报范围:

(1)存在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问题的成果。

(2)违反学术规范或者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成果。

(3)往届已申报参评的成果。(已参评成果且未获奖成果再版的,其修订、增补内容须超过30%,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可再次申报参评。往届已申报的连续出版物、获过本奖后新出版的年度版本的成果不予申报。)

(4)教材、教辅读物和文学艺术创作类作品。

(5)已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的成果。

(6)涉及国家秘密的成果,特别是涉密的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

三、申报成果要求

1.所有申报参评的成果,申报人须作出著作权权利归属书面承诺。

2.多卷本原则上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参评时间以最后一本出版日期为准。各卷册、分册或者年度报告等阶段性成果如已申报参评,则其他阶段性成果和整体成果不予再次申报。

3.同一学科领域的丛书可以作为一项研究成果由丛书主编(总编)统一申报参评,申报时以该丛书中最后一本(卷、册)的出版时间为准。丛书中独立完整的著作也可以单独申报参评,但须征得丛书主编(总编)同意。丛书中单册申报后,丛书不得作为整体申报。

4.系列论文可以整体申报参评,但必须标题(或副标题)相同、发表刊物相同、主要作者相同。

5.在报纸、电子期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以首次发表成果名称、作者署名及时间为准。

6.公开出版的同一专题有较强系统性的个人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申报参评。集体论文集、报告集只能以其中的单篇论文、研究报告申报参评。

7.决策咨询类成果(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应在公开或内部刊物刊载,申报时须提交支撑成果的相关材料(含背景说明、内容摘要、完整课题报告、数据分析材料等),以及采纳或应用证明材料。

8.普及成果申报形式为著作,申报参评时须提交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受众反响等。

9.以外文公开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参评时须附有中文全文翻译,申报者对其翻译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在国外电子期刊发表论文、作者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原件的,申报时需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DigitalObjectIdentifier)在线查询打印件、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译著须附外文原版书一章。

10.在境外(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时需由申报者所在单位提供成果政治方向证明材料。

四、申报者范围和要求

1.申报者须为我省个人(成果申报时间截止前,参评成果作者人事关系应在我省),署名为单位集体的成果可由成果主要参与人进行申报。

2.与我省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人事关系在我省单位的港澳台和外国籍人士,其申报成果署名为我省单位的,经单位人事部门提供人事关系证明,由社科处向省社科联评奖办申请协助申报。

3.每位申报者限申报参评1项成果。申报人须是该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含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出版)的成果以版权页为准,内部成果须是课题负责人或报告撰稿人。成果获奖后其奖励证书以实际署名顺序为准。

五、学校申报工作安排

1.3月14日-3月19日,申报材料完善。在前期预申报基础上,结合最新申报通知,拟申报老师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汇总表》(附件2)报送至学院科研秘书。各学院组织校内外申报和评审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每份申报材料进行逐一辅导、提出明确的修改完善建议。3月19日17:00前学院将修改完善后的《申报表》(系统导出电子版)和《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及扫描版)打包发送至919287999@qq.com。

2.3月20日-3月23日,网络申报。请学院通过形式审核的老师尽快登录“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系统”填报、修改、完善成果信息,并上传相关材料。申报网址:https://shekelian.ldxx.top:8091/skps/index.html,或通过江苏社科网(http://www.js-skl.org.cn)链接进入相应申报平台。选择“省、部属高校和省直单位申报入口”。请务必注意填报系统时身份证号、手机号、邮箱等信息准确填写。

3.3月24日-3月31日17:00,职能部门审核。社科处对通过形式审核、完成网络申报的成果进行线上预审并推送至省社科联评奖办初审。对初审通过的成果进行申报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

4.4月9日-4月11日,纸质版材料报送。申报公示结束后,请各学院科研秘书于4月11日(周五)10:00前,统一将本学院或部门申报成果纸质材料报送至社科处(行政楼528)。

纸质版材料:

(1)评奖系统最终审核通过后生成的《申报表》一式2份(本人签字,学校统一盖章);

(2)《申报表》、申报成果无需装订成册,分开放置。除决策咨询成果外,其他成果不需要报送纸质附件材料(社会效应和社会评价材料以PDF格式在系统中上传,无需报送纸质版)。

(3)具体纸质成果报送可参考附件4。

六、其他事项

具体申报事项可参考《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答疑》(附件1)。不论获奖与否,申报材料一律不再退还。

社科处联系人:杨老师,电话:0515-88168091。

社会科学处

2025年3月14日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0

盐城工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希望大道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