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发布时间:2009-03-27???????????浏览量:931 次 |
? |
? |
? ? ? (2006-2010年) ??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关键期。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制定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我县未来五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迈入经济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 “十五”时期,面对“非典”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大风、冰雹、强降雨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关中“一线两带”建设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历史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结构和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比“九五”期间加快了1.7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12亿元,人均GDP达到3600元。地方财政收入2425万元,同口径年均增长6%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2亿元,年均增长4.1%。金融保险得到较快发展。 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稳粮、优果、兴牧”的格局已经形成。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粮食年产量稳定在8.5万吨,苹果年产量均在30万吨以上,苹果机制储藏能力达到16万吨以上,大棚蔬菜面积达到3000 亩。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以涉农和资源开发为突出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果品加工从无到有,形成5万吨果汁生产能力和1.6万吨果渣饲料生产能力,苹果包装产业取得较大发展。煤炭市场产需两旺,五峰水电站建成投产,槐沟河水电站即将实现并网发电。石材、旅游产业逐步兴起,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豆制品、肉制品、乳制品加工等为主的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商贸、餐饮、健身、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发展速度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已经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0.53亿元,实现了年均增长15%的目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主要街道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目标基本实现,三纵六横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水平提高,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观。完成了白宜公路改造、白澄公路改造、城市供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林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贫困村移民搬迁等大项目。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电信网络遍布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以生态环境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工程顺利实施。 ???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苹果四大技术为重点的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教育事业以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中小学远程教育为切入点,基础设施和现代化教学条件明显好转,促进了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卫生事业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疾病预防条件、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了创建省级计生综合服务县的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控制目标基本实现。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投资和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社会面貌明显改观。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0062元,五年增加2822元,年均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8元,五年增加286元,年均增长4.5%。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坚持依法治县,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发展了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 总之,“十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五年,预计各项主要目标可基本实现,但是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县的发展水平与省市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转变,体制、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因素仍然没有取得突破,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 (一)有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县面临着诸多加快发展的机遇。从国际国内环境分析,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这为我县直接间接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开拓海内外市场,吸引外部资金和信息,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更新、更大的机遇。全国经济正处于平稳增长的上升期,支持经济增长的物质技术基础将持续发挥作用,有利于我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五个统筹”方针政策的落实,省政府“一线两带”战略的实施,使我县有可能获得中省365体育比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发达地区结构调整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新机遇。 从我县区域环境分析,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历史机遇,使我县通过努力将会得到国家365体育比分:的支持;苹果优生区的特殊自然环境,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自然资源,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过境铁路的扩能改造、公路等级的提高,为我县加入渭南、西安等城市经济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体两翼”旅游产业的发展,仓颉庙列入陕西省红色旅游景点,促进我县第三产业不断提速;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各项工作的意识增强,特别是近年来我县逐步形成的发展势头将带动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二)制约因素 展望未来,面对全新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机遇,我们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制度创新能力不强,自身优势发挥还不到位;经济发展水平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对资金、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的聚集效应差,整体竞争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工业基础薄弱,结构层次低,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强县任重道远;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突发灾害威胁增加,农业发展缓慢,苹果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整体效益不高,确保苹果龙头地位面临严竣的挑战,解决“三农”问题压力加大;财源结构不尽合理,骨干财源少,财政钢性支出不断上升,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压力较大,用于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覆盖面较窄,农村社保体系建设艰难,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较慢,消费市场难以激活,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我县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地理位置偏僻,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市场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相适应;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城乡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投资和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团结稳定和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托资源,突出特色,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落实五个统筹,提高质量效益,加速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发展思路:唱响“工业强县”主旋律,突出果业、畜牧、煤炭、建材等特色产业,开发旅游、食品加工、劳务经济等新兴产业,振兴电力、白酒、豆腐等传统名优产业,加快城乡道路、小城镇和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强化争项、招商、优境等工作,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新突破,建设经济富强、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白水。 3、发展目标: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县域经济实力和自我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财政状况实现好转,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和谐白水取得新成就。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3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GDP达到562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274万元,年均增长12%以上。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五年累计投资力争达到24亿元。 ——城镇化水平达到33%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9万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10年达到1850元。 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十一五”时期全县产业布局的基本构想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杜康苹果产业园和仓颉建材工业园建设为重点,以渭清、白宜、白铜、白洛、白澄五条县际公路为骨架,构筑一城两区五线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火炬”型总体经济布局,辐射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县城重点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菜刀、眼镜、印刷、食品、家俱等加工制造业。白澄公路沿线要大力开发该区丰富的石灰石、高岭土、煤炭资源,积极发展建材工业和能源工业,围绕白水河流域发展大设施农业。渭清公路和白洛公路沿线以仓颉工业园规划和建设为主体,以现有形成的煤电联营、洛河梯级电站建设、石材开发为骨架,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和建材工业,积极开发仓颉庙、苹果人家旅游产业。白铜公路和白宜公路沿线要以杜康苹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主体,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形成以苹果和白酒为主的涉农涉果工业群,逐步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集苹果贮藏、加工、销售、科研、培训及包装物生产为一体的现代产业示范区,同时开发林皋湖、方山林场生态旅游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业。 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按照“稳粮、强果、兴牧、增菜”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稳妥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4%以上。 在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下大力气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力保苹果龙头地位。重点调整苹果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广四大技术,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实施白水品牌战略,全面提升苹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使苹果商品率达到90%以上,优果率达到75%以上,苹果总面积发展到45万亩,年产量达到50万吨。积极推进苹果产业化进程。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生产、销售、储存、加工”四个环节上谋求新的突破,向产业化开发,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 加快畜牧基地建设。推广舍饲养殖,鼓励规模种草,调整养殖结构,重点抓好良种推广和兽医防疫工作,不断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使畜牧业的增加值占到农业生产总值的15%以上。在农业内部率先实行“果、草、畜、沼”一体化的循环生产模式,建设高效、安全、清洁、生态的新农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提倡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在东南和县城周边分别建设万亩反季节无公害水果种植基地和万亩蔬菜栽培基地。在北部三荒地,结合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豆薯类杂粮作物和花椒、核桃、大枣、柿子、中药材等林特产品种植。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依托杨凌农业科技资源优势,以西农苹果试验站建设为契机,整合我县的农业科技资源,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多渠道、多途径为农民提供先进实用技术,培养新型农民,引导农民科学使用良种、农药和肥料,发展集约化农业。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和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沼气和秸杆综合利用,切实抓好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工作,继续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程。 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要建立起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一体化服务的劳务经济发展新机制,充分利用职教中心和社会各级职业培训阵地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逐步建立起职业培训与农民分工分业相衔接的机制。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鼓励农民自由进城入镇,开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介绍、跟踪服务为一体的就业信息网络,增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针对性、有序性和稳定性,打造白水劳务品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强化苹果加工,壮大资源开发,振兴传统名牌”的发展思路,加快优势工业发展。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为重点,建设以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扩张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到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苹果深加工业要巩固苹果浓缩汁、果渣饲料工业的发展,加快苹果香精、果胶、果酸、饮料等新产品的开发和建设步伐,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农副产品加工要以粮食、油料、果蔬等原料为主,开发各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系列食品,重点加快豆、肉、奶制品加工,使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纸箱、套袋、发泡网、专用肥等果业配套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苹果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能源工业以煤电联营为重点,扩大煤炭、火电、水电等产业的发展规模,积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载能工业。煤炭生产按照“巩固中部、发展东部、开发北部”的原则,完成北部地区煤炭储量的初查,加强煤矿技术改造,提高煤炭生产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电力工业要坚持水火电并举,重点抓好新力电厂扩能改造、洛河梯级电站和生物质能热电开发。 建材工业以石材开发和水泥及水泥制品生产为重点,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整合和技术改造,建设新的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提高生产能力,使其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 振兴名牌工业,想尽千方百计,引导支持白酒正常生产,发挥效益,恢复白酒在工业中的龙头地位,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眼镜、菜刀、豆制品等传统加工制造业,实现传统名优产品的“二次创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保护老名牌,大力培育新名牌,形成一批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和企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优势产品为核心,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工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对地方企业发展的支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和市场营销工作,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困难,集中力量实现工业生产在品牌、规模、效益上的新突破和新飞跃。 (三)加快旅游开发,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管理为保证,以环境为前提”的开发方针,围绕关中旅游环线的整体建设和“一体两翼”的思路,突出“庙(苍颉庙和杜康庙)、山(方山林场)、水(林皋湖)、家(苹果人家)”,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仓颉庙要抓住列入陕西省红色旅游景点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机遇,加快庙区开发建设步伐。林皋湖以水上观光、休闲、娱乐为主发展生态旅游业。方山林场森林公园以避署、休闲、狩猎为重点加快开发步伐,建成渭北唯一的狩猎场。苹果人家以绿色旅游为主题,突出苹果特色,农家特色和地方民俗民风特色,挖掘苹果文化内涵,体现田园风光,建设集游泳、垂钓、观光、娱乐、运动、健身、住宿、饮食为一体的苹果旅游园区。“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旅游产业的规划、包装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区的服务功能,逐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全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流通领域改革和发展步伐,推进连锁销售、物业代理、专卖店、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的发展。鼓励城区商贸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兼并收购等方式向农村延伸发展。加快专业化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促其繁荣活跃。 加快房地产业发展,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促进房地产的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原则,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强化“信用白水”建设,积极为中小企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规范法律、信息、中介、健身、娱乐等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步伐,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到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公路建设要以实现公路网络化、县乡公路等级化、乡村道路油路化为目标,抓好白洛、白铜、渭蒲高速公路和县城汽车客运站建设及白北、门林、史雷等县乡公路的拓宽改造,使白水成为北接陕北、西联铜川,南出北进的重要通道。配合铁路部门,完成西延和西包铁路扩能改造,确保白水和张家船火车站建设,提高全县铁路货物的吞吐能力。 水利事业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实现旱塬水利化,果园节灌化,沟壑生态化的目标。重点抓好“两大两小”灌区的改造配套工程,积极实施灌区节水防渗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大力实施水保生态、淤地坝群工程、旱塬井窖和抽水站建设。有计划有步逐的开发新水源,提高水利设施的供蓄水能力。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严控各类高耗用水项目。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宽带、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的升级、扩容、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覆盖率,抓好电子政务、商务、农务工程,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办公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 (五)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县城建设要以提升功能和品位为目标,以弘扬地域文化为主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加速东扩北进步伐,使城市规模达到8平方公里。重点搞好城区绿化和净化,建设南入口区、开通改造自强路、蔡伦路、雷公路和小街小巷,力争开通北环路,实现“东西贯通、南北畅通、城内成网、绿色环绕”的目标。 加快城区功能改造,提升县城综合服务水平。逐步完成仓颉广场、游乐园、供热工程、垃圾处理等一批市政公用工程,提升县城的现代化水平,努力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提高县城综合承载力,强化聚集和辅射带动作用。 加快新区开发步伐。搞好新区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功能区、商业网点和居民小区,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城市人口机械增长机制,吸引县内外人口向该区集中,力争“十一五”末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努力将新区建设成为我县高技术产业聚集区、现代化商贸区和娱乐休闲区,使之成为县城的新亮点和新经济增长点。 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推进的原则,构建合理的城镇梯级结构。加快林皋、杜康、尧禾、西固等城镇建设,完成史官撤乡建镇。根据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突出各镇特色。林皋镇以湖光山色旅游为主要风格;杜康镇突出加工制造业;史官乡突出仓颉文化;尧禾镇突出农副土特产品;西固镇和冯雷镇突出工矿业发展。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的机制和体制,推广运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和节水、节能、节材、节地技术,改进生产和经营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高效、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经济圈。推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发展模式,加快资源初级开发产业向深加工产业转换,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强化节约意识,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强化耕地保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决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城镇为重点,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高污染企业的治理和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防治大气污染;以改善白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和保护饮用水源为目标,实施碧水工程,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和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 加强生态建设,以增强绿色植被为中心,以建设秀美家园为目标,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一批生态治理工程。沟壑区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沟坡实施退耕还林,封育禁伐,塬边建设农田林网、护塬林带。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 健全气象及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加强以防雹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综合减灾能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加强煤矿、交通等高危行业及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 (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争取国家投资、加大政府投资和引导民间投资相结合,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进、转化、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以推进产业升级为目标,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巩固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知识创新,维护知识产权;发展科技服务机构,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巩固提高“普九”和“两基”成果,优化教育结构,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中小学结构和布局,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城区中学建设、高中扩容工程,强化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加快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的问题。 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重点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实行柔性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环境和用人机制。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起布局合理、服务便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县医院、中医院、妇幼院、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专科特色医院和医疗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的需要。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强化对药品、食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巩固省级计生综合服务县创建成果,关注人口健康、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结构等问题,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土民俗文艺创作,恢复和振兴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文艺演出活动,开发仓颉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高现有设施服务功能,积极筹建县科技馆、博物馆和文化馆艺术大楼,使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发展体育事业,抓好综合体育场建设工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积极扩大劳务输出,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365体育比分:的就业岗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视特困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支持慈善、捐赠等社会扶助活动。 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贯彻《信访条例》,建立信访案件办理责任制,真正关心和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充分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八)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色的时代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县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加强民主治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大推行政务、企务、村务公开力度,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人大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设法制政府。抓好行政执法和司法队伍建设,维护司法公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取缔邪教,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 六、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政策措施 (一)坚持不懈,解放思想 要以新的思想解放破解工作难题,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在工作思路上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敢为人先,勇于实践,闯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在发展方式上解放思想,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工作观念上解放思想,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增强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法律维护经济秩序,化解各种矛盾,平衡各种利益的作用。强化服务意识,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全过程。 (二 )持续不断,深化改革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县属的国有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卖结合、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全部放开放活,原则上政府不再拥有国有企业。政府投资以公益性设施和环境改造项目为主,退出一般竞争性投资领域。 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完善竞争机制,广泛吸引各种社会和民间投资,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吸引利用外资和激活民资并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全县各领域的投资项目建设。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各种形式的以奖代补政策和乡财乡用县监管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基层政权机构改革,精减人员,提高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 深化农村改革。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引导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等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做好农资、医疗、教育等收费与价格的公示,严肃查处价格垄断、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机制和信用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坚定不移,优化环境 树立“环境立县”理念,创建一流环境,用硬措施优化软环境,构筑聚集资金、人才的环境洼地。继续加大治理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整顿市场秩序和交通秩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努力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教育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乎白水形象,着力创建信用白水,做诚信公民,叫响“投资白水县,事事都好办”的承诺,营造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一流环境。 (四)持之一恒,项目带动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强县富民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排除一切干扰,抓大项目,大抓项目,总结项目工作经验,完善落实项目奖励政策,力争抓好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备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聚人心,以项目优环境,以项目保稳定。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抓项目的主要途径。积极内引外联,发掘县域内土地、劳动力、水价、电价低廉等潜在优势,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组织策划重大招商活动,主动承接大城市或其它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快建立政府引导服务,企业担当主角的招商引资新机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导国内外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五)坚定信心,发展非公经济 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的基本思路,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抓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积极探索适应白水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模式,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整体上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形成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六)下定决心,转变政府职能 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效能投诉制、绩效考核制等十项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信用政府,进一步明确县乡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从体制上解决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职能真正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统筹协调以及维护竞争秩序上来,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完善各级政府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从严治政的方针,加大反腐败力度,彻底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建设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