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2012年是加快落实“十二五”规划,全面开启陕西东大门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市认真落实中央预调微调政策,发挥多项利好因素叠加效应,狠抓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企稳向好的势头,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全市GDP增长14.5%,经济总量达到1212.45亿元,占全省8.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065亿元,增长32.6%。消费总额达到318.62亿元,增长17.3%。进出口在外需低迷中实现2.33亿美元,增长34.2%。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05.78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06亿元,增长24.3%。万元GDP能耗下降3.6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1808元和6602元,同比增长16.2%和18.5%。物价涨幅稳定在3.1%。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9%,人口自增率为5.13%。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不高,农业比重高出全省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全省4.1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低于全省4.69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耗、水耗、地耗过大,万元GDP能耗是全省的2倍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全省高出47.2%。三是城镇化率低,较全省低了13.5个百分点,工业化、城镇化融合不够,统筹规划不到位,功能要素不配套。四是投融资渠道不宽不畅,投资缺乏重大工程、骨干项目支撑带动,居民消费能力不强。五是税收增收基础弱,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有限,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在发展中统筹解决。
201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陕西东大门建设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总要求,以经济追赶、民生优先为主题,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升经济质量,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扩大重点改革和双向开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发展活力和动力,开创渭南创新转型、追赶跨越的新局面。
根据发展形势和宏观环境,结合我市的发展基础、现实条件以及要求,提出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总量达到143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8.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达到138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总量达到37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其中出口1.67亿美元,增长15%。辖区财政总收入达到115.5亿元,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4.4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2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20元,增长1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8%。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一、大抓项目建设,强化投资拉动作用。
一是抓实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创新、转型和跨越发展,围绕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社区及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策划开发储备项目600个以上,其中重大项目不少于200个。对陕西东大门建设总投资1.2万亿3大类656个项目,进一步优化整合,明确分工,加快启动。坚持因项目因时因地,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推进手段和落实机制,强化市级领导包联,实行挂牌保护和政府联络员制度,加强服务指导和督查考核,力促续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新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确保260个重点建设项目当年投资1200亿元。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带动全社会投资规模达到1460亿元。
二是确保基本要素配套。紧盯中省投资导向和预算内专项安排重点,加大衔接争取,最大可能地赢得政策资金支持。加强政银企合作,完善信用担、融资平台,加强政策引导,大力争取银行信贷投资新增120亿元以上,吸纳社会民有投资400亿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合闲置和低效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优先向产业链延伸、创新及民生工程重点倾斜,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先保障市级重点项目,加大对省级重点项目的协调力度,要统筹资金、科技及用地、水、气等要素,进行集中配套。
三是加强选项招商引资。研究制定全市重点区域和产业布局规划,强化对招商活动的统筹指导。重点围绕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强和央企省企的战略性转移和经营格局调整,创新招商模式机制,借助政策,依托“三区”平台,招大引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完善工程装备、太阳能光伏、通用航空及煤化工等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开发引进生物、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坚持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约化发展,园区化承载计划,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0亿元。
二、扩大消费需求,提升经济内生动力。
一是大力激活消费。开发旅游、文化、健身、养老等消费热点,完善金融、研发及家政等服务业,加快实施商业街市及高档商场等重点商贸工程。创新商贸运用和物流模式,加强城乡流通网络和服务设施建设,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重点实施标准化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引进一批大型商贸企业,推进知名连锁企业、品牌店、专卖店向县市延伸。新发展限上商贸企业90户,消费总额230亿元。办好华山登山节、少华山旅游节等旅游活动,加强旅游促销,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二是扩大出口规模。培育发展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利用国际和中省有关外贸政策,实施有效的产品出口,加强对水果、果汁、电子产品等传统出口商品的深度开发,增加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发展壮大我市技术上趋于成熟并具有潜在优势的商品,打响地方特色名牌。加快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陕西渭南果业基地”获得商务部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为契机,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2.8亿美元以上。
三、实施产业链工程,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一是全力推动工业转型。继续实施企业稳产增效保市场计划,确保钢铁、煤及煤化工、钼及钼化工、黄金等主导工业品生产。加快建设陕化、渭化以及渭北煤化工基地,启动输煤管道工程,进一步完善煤—焦—钢、煤—电—铝、煤—甲醇—烯烃等产业链,实施创新型、低碳型企业试点项目。围绕中联重科、西安重装、拓日新能、紫兆环保、北人印机等企业,搞好产业聚集区规划,吸引365体育比分:关联企业配套生产。全力抓好中石油搬迁、通用飞机制造等项目落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专项。实施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工程,力促工业提质增效,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9%。
二是培育壮大服务业。制定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开发申报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项目。依托华山黄河为主的景区建设和旅游格局,围绕旅游六要素完善配套服务产业。力推华山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促洽川、少华山、富平陶艺村晋升5A景区。加快文化资源与创意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影视、动漫、演艺、游戏等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7%。建好万达集团城市综合体、华阴杨氏文化产业园、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潼关生态旅游长廊等服务业项目。推进渭南文化艺术中心、卤阳湖五星级酒店、太华湖城乡统筹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和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稳抓粮食生产,丰富“菜篮子、果园子”,发展“农场、林场”产业试点模式。力推种养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园,提升建设生猪、奶山羊等现代畜牧园区和果蔬、杂果林基地,壮大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有机食品工业。新增设施蔬菜面积5万亩、水果面积10万亩,新扩建规模养殖场500个以上,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林下经济,开发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和创意农业。推广“一村一品”和“大荔模式”,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0户。
四、坚持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优生优育。推进“双高双普”县创建,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继续实施“蛋奶工程”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一元剧场”和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促进城乡文化繁荣。精心办好市十二届运动会,提高市民身体素质,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挖潜增收,搞好资金争取和统筹调度,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健全劳动、薪酬分配机制,促进居民增收。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以上。扩大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面,实施“新农保、新农合”扩面提标,提高民政救济、低保及扶贫、帮困、助残等服务,年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314万人,三项医疗保险参保536万人,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加强食品、药品及住房等质量监测和价格监管,稳控市场物价水平。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77万套。启动200个贫困村建设项目。
三是健全社会管理服务。大力推进全民保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继续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强化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畅通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扎实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特别是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平安渭南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加强城乡统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80亿元。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绿化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市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和市民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合理利用土地、财税等相关政策,引进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旧城改造和片区开发。加大中心城市智能网络工程建设,建设城市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创建智慧城市。重点实施供排水、天然气、集中供热等工程,提高产业承载力,吸纳劳动就业,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心城市人口突破50万人。
二是加快新型社区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水利设施等重点建设。深入实施铜川至富平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和“131”城乡统筹示范工程,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联动发展。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1-2个高标准新型农村社区,加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让公共服务365体育比分: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强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健全经费、人员保障机制,保持每一个村庄干净整洁。统筹扶贫开发和移民扶持工作,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抓好200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年内搬迁1.3万人,实现16万人脱贫。
三是完善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水、电、路、气、暖、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优化投资软环境,以园区发展带动城乡全面发展,推动产城融合。大幅提升高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贡献率,争取在全国同类园区中位次明显前移。作为新城区和新的增长极来打造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100亿元以上。围绕中石化千万吨炼油、国家民机科研试飞基地、航空物流中心等项目,确保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上实现实质性突破。
六、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10大节能技改工程。推进黄金、金钼尾矿利用示范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和重点行业合同能源管理试点项目。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全面清理矿区废弃地、空心村等闲置土地。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工作,推行垃圾分类回收,提高能源再生利用率。扎实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研究低碳城市规划和试点方案,制定低碳产业发展促进办法,扎实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经验,加强PM2.5监测,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渭南”。
二是打造关中水乡。加快推进整治南山支流治理和二华蓄滞洪区主体建设工程。积极实施小流域治理,完成治理面积300平方公里。建设关中—中原绿色通道、黄渭洛三河流域绿色走廊,加快实施秦岭北麓生态修复,加快引黄供水等项目建设,启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引黄入渭”、“引清济沋”等工程。继续扩大城乡供水能力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龙门至潼关段湿地保护开发工程。启动建设渭南中心城市一河两岸水景生态长廊,加快实施华县少华湖,卤阳湖开发区天骄湖、天子湖和大荔沙苑湖工程,打造“河绕城郭、城河相依”的怡人景象。
三是推进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继续坚持“大栽杨柳槐,广种经济林,绿化新渭南”思路,着力推进交通沿线、河流两岸、城镇村庄、荒山荒坡荒沟、湿地滩涂和旅游景区周围等区域的绿化工程,年内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抓好渭北采煤沉陷区和秦岭北麓生态恢复、蒲城富平白灰企业整治。做好北部山区油松、刺槐等水土保持林带建设,塬区构建田园景观经济林带,发展核桃、柿子等干杂果和樱桃、桃等,南部山区以保护现有森林植被为主,营造水源涵养林带。以“三北”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项目为依托,继续实施“五个”绿化重点工程。加快实施100个园林化示范城镇建设和1000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全年造林35万亩,城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7.8%,打造“绿色渭南”。
七、继续深化扩大改革开放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整合农牧、商务、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有关职能职权,完善“一个体制、二个机构、四级网络、六大体系”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加快城乡社保、户籍一体化改革,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转变。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明确职能权限,落实具体的事项内容和时效期限。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功能,完成非时政类报刊社、重点新闻网站等转企改制,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二是扩大开放合作。实施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关—天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协作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创建西渭融合、飞地经济联盟等机制新优势,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精心组织参加西洽会等节会活动,积极落实与省级部门、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或备忘录内容。加快推进渭南陆路口岸、海关商检服务机构建设。
三是深化财政金融管理。启动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完善水、电、气及药品价格改革及补助调节基金制度。创新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管理运行体制、投资融资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加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微型企业非公有经济加快发展的配套财政金融政策。积极引进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在渭设立分支机构,规范担保公司、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
附件: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计划表
?
?
?
?
?
?
?
?
?
?
?
?
?
?
?
?
?
?
?
??抄送:市委,市纪委,市人大、市政协,渭南军分区。
市中级法院、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部省驻渭有关部门。
365体育比分办公室 ?????????????????2013年4月18日印发
(共印1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