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比分

图片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正文

渭南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紧盯追赶超越目标和“五新”战略任务,聚力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叫响“项目为王”,以项目建设、工业转型、乡村振兴、服务业提质、营商环境优化、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为抓手,不断厚植五大优势、激发五大潜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0.5%,万元GDP能耗下降2.6%。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加强问题研判,强化运行调度,着力促投资、稳工业、添活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断夯实稳增长基础。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360个,年度计划投资近1000亿元。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深入落实领导包抓、综合观摩、督导通报等制度,强化项目全过程督促,确保渭南热电联产等60个项目建成投产。紧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动对接中省投资导向,加快谋划、储备一批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特别是五大产业类项目;聚焦关键领域补短板稳增长,对标落实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实施意见,着力抓好项目策划和中省资金争取,为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厚植动力,全年策划重大项目300个以上。二是力促传统工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一企一策”,聚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健全企业帮扶协调机制,因企施策、精准发力,加大生产要素保障,推动能源、钢铁、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工业加大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品牌培育等投入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巩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市域内企业互采互销。重点抓好北人印机等10个技改项目和海泰新材料等32个转型项目建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新增规上企业60户。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中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意见,着力破解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市场准入隐形壁垒等问题。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提供循环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等多元化金融服务。积极发挥基金和担保平台作用,继续抓好银企对接和企业上市培育,鼓励开展直接融资。推动实施PPP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军民融合等领域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供给。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等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壮大工业新动能、培育消费新业态、强化创新驱动支撑,加快构建渭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聚力壮大新型工业。深入落实五大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国制造2025渭南实施意见等,力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支持潼关聚泰新材料、黄土旱塬国家光伏应用领跑基地等稳产达效。推动南京金龙纯电动商用车年内建成投产,力促中关村信息谷、启迪中俄产业园等项目尽快开工。坚持“一园一主业”,加快工业园区整合,支持重点园区、特色园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要素保障和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品质。全面落实《365体育比分:建设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的意见》,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突出产业发展,打造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完善消费服务网络,优化消费环境,发挥“拨改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精心举办好“丝绸之路”系列文体赛事,力争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0亿元。开展“互联网+流通”行动,加快6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新建贫困村服务站点140个。落实《加快渭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设计及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养老、育幼、家政等新消费,发展信息咨询、科技研发、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着力抓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国家试点工作。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继续加强“科技英才”“百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力度,推动设立市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加快同济大学成果转移转化(渭南)中心建设,支持大荔、白水、蒲城等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建设。年内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
  (三)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始终把三大攻坚战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发力、集中攻坚、强势推进。一是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联动机制,持续抓好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情况监测,强化非法集资打击力度。认真贯彻《政府投资条例》,实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制度,规范PPP项目管理,确保风险总体可控,金融秩序稳定。二是扎实推进精准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推进产业、就业、教育、健康扶贫,完成“两房”建设任务,加快推进苏陕合作项目,加大扶智扶志工作力度,实现3.1万贫困人口脱贫、27个贫困村退出,白水县完成脱贫摘帽阶段任务。三是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加强汾渭平原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抓好“散乱污”企业和“油路车”治理。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和“以气定改”原则,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积极申报国家清洁能源取暖试点城市。深入推进秦岭区域“五乱”问题整治,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桥山、渭北旱塬生态修复,全年绿化造林面积45万亩。
  (四)全面加快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加快实施“三个规划、两个导引”,打造乡村振兴“渭南样板”。一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紧抓“产业兴旺”,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果业、现代畜牧业、无公害蔬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业态发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扩大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全年新增果园面积4万亩、设施瓜菜面积5万亩,肉类总产达到25万吨,粮食稳产在205万吨左右。二是全域建设美丽渭南。突出抓好道路绿化、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72个以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网改造、气化农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农田水利基础,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深入推进“大棚房”专项整治、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深化农村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实施“三变”改革,引导支持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加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年内新增市级以上经营主体100家。
  (五)力推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积极参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落实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力争城镇化率达到50.5%。一是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全年安排183个重点城建项目,突出抓好优质引水、生态廊道、交通体系三大工程,加快主干道路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加大教育、医疗、文化场馆等公共服务配套供给,积极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一轴两环六桥九辐射”国省干线主城区过境路网体系建设,打造“次级交通枢纽”。二是补齐县城和重点镇发展短板。统筹推进县城、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及市级重点镇、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完善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及配套服务,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引导支持县市区以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为依托,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名牌产品,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大医疗、科教等领域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全面稳就业。深入落实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大复员退伍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帮扶,加快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搭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依托苏陕劳务协作交流活动,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全面贯彻中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实施教育提升“五大”工程,启动“千园达标”工程,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9所。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整合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加快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标,落实好把365体育比分:救命救急好药纳入医保政策。抓好医养结合示范区试点,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继续举办好“一元剧场”、全民健身等文化惠民、体育惠民活动。力推社会福利、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类项目建设,实施助残关爱工程。四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信访问题,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公共消防、农产品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等。进一步加强法制政府建设,广泛开展“诚信进社区”宣传活动,加快推行“1+6+X”社区治理服务新模式,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积极稳定市场预期,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全面落实中省去产能工作部署,严格执行产能退出标准,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细化落实中省各项惠企政策,扎实开展降成本行动,预计全年将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4亿元左右。积极保障企业用电、用气需求,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力争直供电交易额度达到30亿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实施“一县一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二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市县两级机构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和单病种结算。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三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瞄准“省内一流、部分领域全国前列”目标,深入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严格企业开办与注销、水电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等办理时限,落实办不成书面说明制,力争审批流程再优化、时限再压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继续抓好“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服务,加快推行容缺受理、上门服务,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八)深度参与区域交流合作。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晋陕豫区域合作等政策叠加机遇,深入开展区域协作,扩大对外开放,构建“西融、东联、内优”发展大格局,加快发展“三个经济”。一是加强经贸合作。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城市间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积极稳定对外贸易,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扩大农产品、机电产品、医药化工产品等出口规模,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15.39亿元。二是强化引资推介。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加快探索“市场+资源+基金+服务”新模式,全力招引一批央企、国企、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来渭投资。深度参与陕粤港澳经贸活动周、陕浙企业恳谈会、丝博会暨西洽会等,突出抓好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切实提高招商成效和引资质量,力争全年到位资金880亿元。三是深化区域协作。积极参与关中协同创新和黄河金三角地区协作,加快西渭融合、富阎一体化步伐。以产业发展协同和基础设施协作为抓手,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深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对策,启动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