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渭南市代市长?奚正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三次会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
2012年,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园区、城区和景区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共动,较好地完成了四届三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212.45亿元,增长14.5%,增速高于全国6.7个百分点、全省1.6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05.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06亿元,分别增长12%和2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808元和6602元,增长16.2%和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8.62亿元,增长17.3%。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2.21亿元,增长28.4%,其中23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1.5亿元,超计划9.6个百分点。108国道扩建等95个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华能秦电技改等43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潼关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等39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334个,到位资金421.3亿元,同比增长27.33%,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118个,共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13家央企落户渭南。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工业实现总产值1740亿元、增加值592.2亿元,分别增长21.7%和21.2%。黄河矿业、中联重科、拓日新能等一批企业产值增速超过30%,73个工业项目累计投资超年度计划13.5个百分点。以国家级高新区为龙头的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入园企业达到905户。全市申报中省工业技改项目63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户。西部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初见成效,粮食总产224.33万吨,实现“九连丰”。设施菜果面积达到270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81个,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7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484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65家。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澄城百万头生猪示范县通过省上验收。“大荔模式”覆盖全市60%的乡镇。服务业量质齐升,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35家,新建改建标准化农家店400余户,发放家电下乡补贴2亿多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7亿元。旅游业快速发展,8个市级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华山西峰索道开始试运营,洽川通过国家4A景区验收,潼关杨震纪念馆等4个景区成为3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5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5亿元,分别增长23.18%和33.6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47.72亿元,贷款余额622.52亿元,分别增长19.1%和14.4%。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城乡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中心城市实施建设项目123个,完成投资152.6亿元,同比增长41.2%。打通城市“断头路”5条,新建城市道路20公里、供排水管网45公里、供气管道26.8公里。中心城市实现双气源供气,供气量同比增长40%。东部生态公园、渭清公园向市民开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12.13平方米,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通过技术评估。县际路网升等改造加快推进,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省级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8个县城跻身省级园林县城行列。4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4.6亿元。建成城市社区67个、农村社区39个。17.86万农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达到36.45%,提高3.32个百分点。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全面启动,造林绿化59.9万亩。渭河综合整治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华阴南山支流罗敷河滞洪区建成蓄水。秦岭北麓、韩城龙门等重点区域和行业污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连续四年超过300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全部实现省控目标。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韩城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顺利实施,经开区等体制调整稳步推进。积极实施简政放权,下放县市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587项。商贸企业改制试点开始启动,工业企业改制遗留问题逐步解决。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持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性财务挂账核销和化解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广。我市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渭南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全市进出口总值完成2.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83万美元。“书记、市县长进院所”活动深入开展,先后与5所高校、2所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民生投入197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81%。新建改建校舍14.5万平方米,“蛋奶工程”共有35.4万学生受益,“两基”工作获全国先进,高考录取人数居全省前列。市中心医院新院建成开业,新建改建县级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18个、村卫生室63个。建成城乡体育健身工程190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一元剧场”在全国推广,农家书屋实现村级全覆盖。申请科技计划项目212项,利用专利质押融资2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3%,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13‰。建成各类保障房27290套,超省下达任务13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7.3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9%,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8万,发放养老金27.1亿元,受到国务院表彰。投入救灾救助资金3.2亿元,发放70岁以上老人高龄保健补贴1.86亿元。36万城乡低保人口应保尽保,15.8万人实现脱贫,51万人享受移民后期扶持政策,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潼关“打非治违”经验在全省推广。信访“三无”县创建和平安渭南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六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重大决策群众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有效落实,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报告工作和联系沟通机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向人民报告”活动,坚持讲评观摩、目标考核制度,工作落实机制日益完善。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被评为全国优秀栏目,网民留言办理连续三年获全国先进。坚持勤俭办事,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同时,国防动员、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全面进步,统计、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财政总收入迈上百亿元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主要指标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多项工作受到国家表彰,整体工作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渭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仍处于欠发达地区行列,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投资持续增长难度加大,工业发展困难增多,万元GDP财税贡献率偏低,市场主体培育还需进一步加强,改善民生与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群众还不满意。对此,我们将认真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绝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今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既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在延续,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矛盾有所加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亟需破解。我们更要看到,国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三个国家级经济区和陕西东大门建设等多项优惠政策叠加,渭南正在步入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实施,产业实力、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厚积薄发的势能开始加速释放;全市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精神更加振奋,信心更加坚定,形成了推动赶超跨越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和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9.5%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8%,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一定要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牢固树立“拐弯超车”理念,凝神聚力谋跨越,心无旁骛抓落实,负重爬坡奋力赶;一定要把转型升级作为重要任务,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增长动力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工业经济由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主导转变;一定要把科技引领作为战略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365体育比分: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一定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增活力,以创新促跨越;一定要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群众意愿,回应群众期待,增加群众福祉,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渭南建设的参与者和共享者。
(一)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60亿元。
重视项目策划争取。设立2000万元项目策划专项资金,完善项目生成机制,借智借脑,超前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年内策划重大项目不少于200个。完善大项目组建班子、小项目确定专人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争取中省政策和资金支持。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讲评观摩和领导包抓、跟踪督查等措施,全力加快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做好环境保障,支持西气东输三线、韩城煤层气开发、西南铁路复线等中省项目加快建设。推进蒲城70万吨烯烃、陕煤煤层气综合利用、中金千吨精炼等项目达产达效,启动陕化20万吨乙二醇、万达集团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韦罗高速、108国道改扩建、沿黄公路等续建项目年度任务,实施310国道升等改造、澄城至韦庄一级公路、禹门口黄河大桥、连霍高速渭南出入口改造等项目,力促蒲白高速、201省道等前期项目提前开工。
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突出招大引强、招好选优,强化领导带头招商,扎实推进央企省企进渭南,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推介活动,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组建专门班子,集中跟进落实,力争经开区申华汽车城、北京301医院洽川疗养院、中粮集团、碧桂园集团等项目落户渭南。建立责任机制,强化协调服务,狠抓项目落实,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80亿元。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依法做好土地征用、项目拆迁工作,探索出台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政策。学习借鉴省政府服务三星项目做法,提升政务中心服务水平,完善联审联批、限时办结等制度,深入开展为企业、为项目服务活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切实尊商、爱商,亲商、护商,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
(二)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是渭南工业发展的迫切任务和根本出路。要以高端化、集约化、效益化为方向,着力推进转型发展,提升发展层次,增强工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做大做强重点优势产业。加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针对性调整优化方案,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19 %以上。继续实施企业稳产增效保市场计划,全力支持30户重点企业释放产能、扩大规模,集中推进澄城烟厂技改、陕焦化甲醇综合利用、青啤扩能搬迁等项目加快实施。依托渭北煤矿整合技改和煤田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煤及煤化工产业集群水平。以精深加工和核心产品开发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钼及钼化工和黄金产业提档升级。围绕中联重科、中冶陕压、北人印机等龙头,积极引进关联企业配套生产,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紫兆环保、拓日新能、西安重装光电等加快建设,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标准厂房、公租房和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承载能力。重点支持高新区建设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承接地,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领全市发展。高水平推进经开区建设,加快打造中心城市新城区和新的增长极。积极支持卤阳湖开发区加大招商力度,务求在大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引导各县域园区竞相加快发展,推动蒲城渭北煤化工业园、富平新兴产业示范园等创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形成多极带动、多点支撑的良好格局。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度重视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完善支持科技发展和成果应用转化的相关政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省市科技会商,推进“书记、市县长进院所”、“院士、专家渭南行”活动。启动科技与金融合作试点工作,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全年专利申请1000件,技术合同交易额1700万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6.2亿元。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地理标志产品1—2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地方特色产品12个。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承载发展能力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要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推进西渭融合发展。签署西渭战略合作协议,启动西渭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做好西渭快速干道前期工作,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对接,构建30分钟经济圈。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农超对接,建设西安大都市的“菜篮子”、“大厨房”。多措并举加强科技合作,最大限度地将西安的科技人才优势为我所用。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三产服务业,吸引西安市民来渭消费。
提升中心城市品位。安排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163个,总投资487亿元。启动建设城乡规划展示馆,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着力提升规划水平和执行力。加快老城区、胜利大街片区和贠张、韩马等旧城改造,实施热电联产项目,推进供排水、供热、供气等管网工程,建设东入口民俗生态公园、渭河南岸风光带,做好湭河景区二期、东湖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和市民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加大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力度,出台中心城市精细化管理办法,巩固创国卫成果,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户籍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增加城市人口,推动中心城市向百万人口城市迈进。
支持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切实加快县城发展步伐。积极支持韩城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抓好富平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和“131”城乡统筹示范工程建设。启动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建设,着力抓好4个省级标准化重点镇、2个省级文化旅游古镇和10个市级重点镇建设。坚持产城融合,重视产业发展,增强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搞好城乡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高起点建设城市社区。统筹产业发展、城市改造、扶贫搬迁等政策,扎实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年内每个县至少建成1个高标准新型农村社区样板。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级综合服务平台。以人口信息基础数据库应用为突破口,建立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以惠民、便民为重点,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向各领域应用延伸。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人人共享信息化成果。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改造生活性服务业,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6亿元。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坚持大景点支撑,以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抓好华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华山申遗和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构建大华山旅游格局。加快“风追司马”等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洽川、少华山、陶艺村提档升级。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和连线建设,启动华山支线机场、少华山至潼关旅游专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和区域合作,加大旅游市场整顿,着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保护开发,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34亿元,增长27%以上。
大力发展服务业。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落实流通领域税收减免政策,加强市场网络、外包服务、农产品流通等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商贸企业来渭发展,推进知名连锁企业、品牌店、专卖店向县市延伸。力争2个五星级酒店完成主体工程。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重视发展社区托幼、家政、保健等便民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发展,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支持商业银行等在渭南设立分支机构,规范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提升投融资平台融资和运营能力,鼓励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年内新增各类贷款120亿元。
着力培育消费热点。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精心组织“黄金周”活动,激活假日消费。扶持文化旅游消费,稳步发展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培育网络购物等消费热点。推进建材下乡,继续搞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蔬菜进社区、放心粮油全覆盖等工程。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五)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破解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产后服务等瓶颈制约,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园区建设经营,力争每个县新创建1个省级园区,全市园区总面积达到60万亩。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果业扩面提质增效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切实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新增设施蔬菜5万亩、水果10万亩、标准化鱼池2万亩。全力推进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新扩建规模养殖场500个,力争畜牧业产值实现100亿元,增长25%。
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扶持雨润集团、陕富面业、红星乳业、渭恒农机、稼丰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企业,年内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0户以上,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00个以上。实施“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推广“大荔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水保治理等农田水利项目,加大渭北内涝综合治理,恢复灌溉2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15万亩,新修基本农田4万亩。完成43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罗敷河等7条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推进临渭、大荔等区域供水改造和通村入户示范工程,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20处,解决30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县乡油路改造200公里。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抓好200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启动实施渭北山区、旱塬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完成秦岭北麓扶贫移民三年规划目标任务,年内搬迁1.3万人,实现16万人脱贫。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关乎子孙后代和未来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编制完善关中水乡建设和绿色生态体系规划。启动黄渭洛三河国家级湿地生态保护区申报,加快抽黄供水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渭河综合整治和二华滞洪区主体工程建设。推进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实施小流域治理300平方公里。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突出抓好渭北采煤沉陷区、矿山采空区和秦岭北麓采石、蒲城富平白灰生产治理。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开展生态镇、村创建,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经验,促进城乡环境根本改善。
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开展低碳城市创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审查和重点排污企业监管治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削减2.4%、2.5%、3.5%和5.0%。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渭河三年行动年度任务,实施渭河以南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和扬尘、废气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空心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严肃查处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弘扬低碳消费理念,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七)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大的力度改善民生
坚持“民生优先、公共服务优先,向社会底层倾斜、向易被淡忘群体倾斜”,让民生政策365体育比分:地惠及群众,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巩固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复退军人的就业服务,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以上。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城乡养老保险衔接转换,推进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探索建立企业职工“五保合一”统一征缴机制。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临时困难救助保障机制,做好孤儿、流浪人员、残障人员救助工作。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服务机构建设,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千方百计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好、分配好、管理好,努力让群众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年内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77万套。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力推进“双高双普”县创建,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继续实施“蛋奶工程”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加强校长教师培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强化新农合工作监管,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精心办好市十二届运动会。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体化建设市图书馆、科技馆和少年宫,做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规范化服务,抓好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和村级文化活动器材配送。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一元剧场”提升工程,支持优秀剧目和精品力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促进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大力支持部队建设。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畅通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解决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打非治违”、资源整合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应急、救援体系,深化平安渭南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八)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合作的姿态赢得发展机遇。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规范国有产权登记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开展省级食品放心县和药品示范县创建。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和专项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还权于基层、还权于市场和中介组织,让县市区放开手脚抓发展,让企业轻装上阵闯市场,让群众得到365体育比分:实惠和好处。
积极扩大开放合作。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加大金融服务、公用事业、资源开发和旅游、农业、环保、文化产业等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晋陕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协作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完善推进机制,认真落实与省级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合作协议。建成渭南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陆路口岸,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外向度。
三、加强政风建设,推动政府工作提质提效
做好今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重任在肩。必须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大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为民之风、勤俭之风,以优质高效的政府工作推动渭南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市创建,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健全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更加自觉地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着力改进作风。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身体力行改作风,真心实意干事业,集中精力抓落实。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向人民报告”活动,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加大治懒治庸治浮治奢力度。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以民之所望为工作所向,把群众期盼作为工作目标,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用真情做好工作,用行动赢得信任。
厉行勤俭节约。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发展和民生上。严格控制行政支出,切实做到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政府部门“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兴清正之风,倡廉洁之行,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鞭策着我们。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目标、奋力前行,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